首页 > 资讯中心 > 知识中心

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可能影响中国粮食产量

2018-06-05 15:23:44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上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刊载的一项中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的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北界和可能产生影响。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过去100年中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了0.74摄氏度,气温普遍升高尤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最为明显。中国科学家曾依据全国各地气象台站建立以来到1980年的气候资料,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完成了中国的种植制度气候区划。然而1981年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影响如何,种植制度北界变化对界限变化敏感带的粮食产量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成为中国科研领域和农业生产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晓光、陈阜,博士生刘志娟等的研究定量评价了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的空间位移和粮食产量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目前常用的1951年至1980年中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结果相比,1981年以来由于气候变暖,在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和辽宁,一年两熟种植北界明显向北移动;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和浙江一年三熟种植北界向北空间位移明显。在不考虑品种变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各省的种植制度由一年一熟改变为一年二熟,粮食单产平均可增加54%至106%;由一年二熟变成一年三熟,粮食单产平均可增加27%至58%。

  研究同时表明,与1951年至1980年相比,1981年至2007年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和青海冬小麦的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北移西扩。以河北为例,冬小麦种植界限的北移,可使界限变化区域的小麦单产平均增加约25%。此外,浙江、安徽、湖北和湖南双季稻的种植界限也向北移动。单从热量资源的角度出发,种植界限的变动将会使江苏、安徽、湖北和湖南粮食单产分别增加13.8%、12.2%、1.8%及29.9%。

  专家认为,这一研究为中国农作物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品种选择及栽培耕作优化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来源:实验与分析

相关内容

推荐产品

最新资讯

最新产品

首页
电话联系